1)第八十七章 咦?我的杯杯呢......_三国新马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敢问小先生,是那三点?”杨阜躬身请教,这次,端得要比之前那次情真意切多了。

  “汉羌仇怨,已成沉疴。若要汉羌一心,首要便是对羌族示之以威。”话说得有些多,马超便吩咐亲卫去弄几杯水过来:看来,劝诱一个良才,不仅需要魅力、能力、时间和耐心,更是要需要好多口水......

  “先生之前不是还说不分汉羌,何以此时又说要对羌族示之以威?”杨阜看到这锦衣少年竟然可以指使那些亲卫,心中便对马超的身份起了怀疑。然而,此时这锦衣少年说的良策,又正抓着他的心思,他便也无心问询其他。

  “羌族乃游牧民族,汉族乃耕种民族,两者彼此的关系,就如同狼和羊。在羌族看来,他们久遭汉人侵略,汉人又占据大好良田牧场。而他们却只能生活在边塞荒凉之地,如此,每当羌族粮食短缺之时,劫掠汉地,便成了唯一的选择,就如狼要吃羊一般,天经地义。”侍卫已经将水端了过来,马超喝了一口后,继续说道:“若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军事震慑,使得羌族不敢再冒犯大汉天威,那之后两策俱是空谈,毫无可行性矣。”

  “先生所言极是,汉羌之间,历来纷争不休,但却未有过臣服。若是羌族惧于大汉威势,不敢再踏足汉地一步,那只需从本源上,认可羌族,天下归心,或也是有可能的。”杨阜点了点头,武力震慑羌族,是必要的,而且是目前最急迫的。

  “不错,示之以威,是前提,同时也是保障。昔汉武大帝兵出匈奴,致使匈奴心惊胆丧,遁于漠北,再也不敢兴起吞并汉朝之心,此便是示之以威之功。然武帝虽雄才大略,却穷兵黩武,一味征讨匈奴,却未怀柔以安匈奴,使得匈奴归心,由此使得如今汉朝,仍要面对匈奴的报复。”贾诩听得两人讨论,谈兴也被调起。

  “若无此,那西凉马家的长子马超出兵边塞,一举使得羌族各部战栗,甚至铁羌盟由此分化成东西两羌。此举看来,也算是示之以威了。”杨阜败于马家之手,却也不以为耻,还能客观以马家的功绩来论证,此等胸襟,可称广博。

  而马超与贾诩对视一眼,两人眼中均有一丝笑意:有门儿啊!看来杨阜对马家并无芥蒂仇恨,之所以不降,而是不知马家值不值得投靠......

  “示之以威,乃是前提保障,但若是要让羌族归心,融为一统,还需待之以公。”马超趁热打铁,将第二策说了出来,以期尽快说服杨阜。

  “此言何意?”杨阜此时已经被马超的思路吸引,浑然没有自己去想。事实上,只要杨阜此时能静下来心,便也可猜出‘待之以公’的意义。

  “汉羌祸端,大抵是羌人不通汉礼,不懂汉律,肆意妄为。而汉人也视羌人为蛮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t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